活动规则: | (1)绑定手机号的教育云平台认证用户方可参与投票; |
(2)账号不做区域和相关归属限制,全市全区域全用户角色均可参与; | |
(3)每个用户每日在教育云客户端(家校帮)、教育云Web 端各有一次投票机会; | |
备注:参赛教师按照称号及姓氏进行默认排序。 |
岁月无声,粉笔留痕
——记“一盏灯”教师沈占立
“我要做一盏灯,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。”这是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数学教师沈占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从教30年,有12年他都待在偏僻的山村寄宿中学,没有电,晚上在教室里点煤油灯辅导学生学习,回到寝室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、看书、做笔记、写心得体会......每天晚上他要把一灯油点完才肯睡觉,同事们给他取了个外号:一盏灯!直到现在,他仍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,且进校早,离校晚。用学生的话说:“无论你到的再早,沈老师永远比你早到;无论你走的再晚,沈老师永远比你晚走!沈老师好像从来不睡觉一样”。
心系学生燃烧自己
作为30年的老班主任,每个学生都是他的“心头肉”。哪个孩子情绪不对,瞒不过沈老师,及时疏通;哪个学生掉队了,沈老师耐心开小灶,及时赶上;哪个学生家里有困难,沈老师都要操个心,及时援助。
周末家访是他的惯例,每接受一个新班,班上学生他都要逐个走访。有时跟家长交流沟通孩子教育;有时实地观察学生在家表现;有时针对问题学生探讨家校合力教育的方法;有时只为陪伴留守儿童过周末。学生何真的爸妈都在浙江打工,奶奶照顾他的生活,沈老师经常带他到书城买书,带他爬山,教他做家务,辅导他功课。前不久,上届已毕业的学生杨筱潇的妈妈得胃癌,沈老师立即捐款,并发动朋友圈的人都来捐款,真是“一日为师,终生关注。”
每学期他都带领他班的学生深入到农村、企业、商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受益匪浅。
长期的超负荷工作,愧对的是家人。妻子剖腹产,他却在相隔三十里的寄宿中学上晚自习;八旬老父中风卧床六年,他也只能忙里偷闲偶尔探望;女儿生病没时间陪她就诊,以致拖成慢性肾炎;小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,他接送的时间屈指可数。家人知道也理解:在他的眼中,学生是他割舍不下的牵挂,学生的幸福就是他毕生的追求!
情注科研点亮他人
2011年,42岁的他通过招考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破格(当时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)聘到武汉光谷实验中学。在实验中学的日子里,他更是把“一盏灯”升华成了“长明灯”,废寝忘食的研究教材,孜孜不倦的培优补差,使他带的近三届毕业班一次次刷新了学校记录,考入华师一附中的学生近三十人,所有学生都升入了省市重点高中,期期大小考核成绩均是名列前茅,他所带的近两届毕业班均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,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
作为市学科带头人,名师工作室导师,沈老师率先垂范。他热心于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,他多次在区、校主讲示范课,专题讲座,论坛交流。近年来担任省级课题“初中数学课程中生成性教学案例研究”的负责人,带领工作室学员做课题,赠送专著,辅导多位青年教师发表论文。2015年他撰写的《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案例》获湖北省教研室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长期的积劳成疾,他的颈椎突出了,腰椎盘突出了,头顶都“秃出”了,更加突出的是他的成绩。他已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两百余篇,其中国家级五十多篇;2016年出版专著《粉笔留痕—中学数学教学感悟》,荆楚网特约他为“今日头条”撰文;百度上有上百个网页介绍“沈占立”的文章;2016年他参赛的“一师一优课”从校到区到市到省,一路凯歌,最后获部优。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;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;黄冈市优秀教师;武汉市学科带头人;三次被评为“百优班主任;两次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长;还被评为区优秀教师、教育创新能手、优秀共产党员。近两年受聘湖北二师“行知实验班”授课教师兼实训导师;2016年被任命区卓越教师班第一坊坊主;2016年受聘东湖高新区初中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;2017年被任命“沈占立名师工作室”。2017年被区局推举申报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和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。
“发染粉尘凝白霜,夜半红心伴孤灯”。沈老师说:“好老师,就是那一盏灯,一盏能够唤醒学生心智、燃亮学生生命的灯。我愿做这样的一盏心灯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!”
评论
还能输入140字评论